从1-5月份的各项数据看,中国经济稳步持续复苏,而且比较健康和协调。

当前境外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继续发展演变,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,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压力,推动经济全面回归常态化增长需付出更大努力。

统计显示,1-5月份,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.8%,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.6个百分点,其中4月、5月连续两个月同比正增长,5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4%,比上月加快0.5个百分点。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,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,增长面提高至73.2%。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。5月份,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.0%,上月为下降4.5%。从相关指标看,5月份,工业用电量增速比上月加快,服务业用电量、铁路货运量由降转升。

5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.8%,降幅在4月份收窄8.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,再次收窄4.7个百分点;扣除价格因素,实际下降3.7%,收窄5.4个百分点。其中商品零售额下降0.8%,规模接近上年同期水平。基本生活品消费继续增长,升级类商品消费较为活跃,汽车、家具等住行类商品零售改善。

统计显示,投资降幅明显收窄。1-5月份,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下降6.3%,比1-4月份收窄4.0个百点;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.3%,收窄5.5个百分点。高技术产业、社会领域投资均由降转升。1-5月份,全国房地产开发同比下降0.3%,降幅比1-4月份收窄3.0个百分点。其中,住宅投资33765亿元,同比持平,1-4月份为下降2.8%。

此外,5月份,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.9%,比上月下降0.1个百分点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.4%,涨幅比上月回落0.9个百分点,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.1%,涨幅与上月持平。5月份,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.6%,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.6%,均连续3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。

从这些数据看,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,5月份各项数据环比的降幅全面收窄,但复苏进程带有结构性差异,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4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依然保持同比下降水平。这是因为疫情对经济特有的冲击形态造成的,一方面,重大项目投资、工业生产等是以企业为单位复工复产,受政府在各方面支持,容易组织运行和恢复,而消费则依赖于消费者个体的选择,由于疫情防控的因素,很多人还是恐惧上街购物和聚餐等消费,餐饮、住宿、旅游、演出、教育等仍然继续受到影响。因此,工业反弹比消费更快。

这也说明中国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发挥作用,而且也将在随后的几个月内继续推动经济恢复增长。根据安排,今年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,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,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加大。这些投资将逐步释放出巨大的推动力。数据显示,重型卡车5月份销量同比增长61.6%,创下新纪录,挖掘机销售也猛增了67.8%。

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几近停止运行,第二季度疫情逐步得到控制,企业逐渐复工复产,这是一个爬坡的过程。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受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出口遭到重创。因为第一季度海外市场并未受疫情冲击,但第二季度欧美日等经济体同时疫情暴发,二季度,WTO货物贸易晴雨表指数为87.6,创历史新低。第三季度,随着国外疫情缓和而逐步复工,中国出口可能会有起色,有助于经济更好地恢复。

从1-5月份的各项数据看,中国经济稳步持续复苏,而且比较健康和协调。我们必须承认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全方面的,恢复国内经济的时候必须照顾到结构性问题。因此,不能一味刺激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,留下严重的后遗症。在全球经济同时严重萎缩的背景下,想要快速摆脱经济困境付出的成本也会更高。尤其是还要考虑到欧美等经济体在复工后采取的货币宽松刺激措施,可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。

目前,在出口和消费继续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,投资将会起到主要的稳定作用,扩大投资就是扩大内需,创造就业,增加收入,并对消费产生支持作用。但是,当前的投资又是可控的克制的。避免信用无序扩张导致金融体系的混乱与资产价格的上涨,着眼于补短板与新基建。在全球经济同时萧条的时代,复苏的进程急不得,我们需要遵循规律而不能拔苗助长,注重内生的动力与结构的均衡,市场生态的恢复需要时间,虽然这期间可能会有很大的失业、收入、税收等压力。中国政府的政策抉择非常好,现在就要看市场主体、地方政府以及个人做出努力。